大理大学主页 |
您好,请 登录

大理大学 “艺心向党”就业实践观察团2025年活动记实

2025-10-27 16: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明确职业方向,大理大学艺术学院紧密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组建 “艺心向党” 暑期社会实践团,聚焦就业实践主题,于 2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明确职业方向,大理大学艺术学院紧密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组建 “艺心向党” 暑期社会实践团聚焦就业实践主题,于 2025 年 7 月 3 日至 9 日开展为期 7 天的就业实践活动。活动涵盖设计系、音乐系、美术系3个专业39名师生,通过访企拓岗、行业调研、校企合作、基层走访、文艺展演等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助力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增强职业素养、挖掘就业岗位,取得显著成效。



知行合一练本领,多维赋能促就业

活动以 “知行合一练本领” 为主线,围绕艺术类人才市场需求、跨领域就业路径、基层就业政策、创新创业实践等核心内容,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模块。实践团先后走访多家企业、文化机构、基层单位及旅游景区,开展专题学习、座谈交流、实地调研、文艺展演、协议签订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艺心向党” 暑期社会实践团突出就业导向,积极联合社会力量,与华硕 e 创志愿行动、光治水北京)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实践平台。活动不仅关注传统艺术就业领域,更着眼 “生态 + 文旅”“文化 + 科技”“乡村振兴 + 艺术” 等新兴交叉领域,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发现多元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投身强国建设,在民族复兴伟业中锤炼本领、挺膺担当。

深入社会大课堂,实践观察促就业

观企业:启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思维

7 月 3 日,实践团首站走进喜洲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探访非遗文化传承,在光治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感受现代企业参与洱海生态保护。在匠志集,师生们沉浸式感受白族传统甲马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与国家级传承人张仁华先生深入交流。张先生详细讲解甲马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重点探讨当代社会如何通过创意设计、IP 打造、文旅融合等方式,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与价值提升。学生们围绕非遗产品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创业可能性等问题踊跃提问,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巨大文创就业机遇。

同日下午,实践团深入光治水北京)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大理喜洲龙湖治理现场开展访企活动。作为专注于水环境生态治理与文旅项目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大理喜洲项目负责人赵鑫介绍了如何将生态修复技术、智能监测系统与景观设计、旅游规划相结合,打造 “生态 + 文旅” 特色项目的实践经验。座谈中,项目负责人深入分析该交叉领域的人才需求特点:除环境工程、数据科学等专业技术人才外,同样亟需懂得生态美学、具备空间设计能力、能开展环保科普视觉化设计的艺术专业人才。这一分享让学生们首次清晰认识到,自身的艺术专业技能可应用于环保这一重大民生领域,为拓宽职业选择提供极具价值的现实参考。



基层: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

7 月 4 日,实践团开展专题理论学习活动,重点围绕就业安全与基层就业政策展开学习。观察团带队教师胡家瑄为学生系统梳理国家及地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详细解读 “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 等项目的申请条件、发展通道与待遇保障。随后,师生围绕 “乡村振兴与艺术赋能” 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艺术学子提供了广阔舞台 —— 无论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土文化挖掘与传播、乡村美育普及,还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传统村落活化,都离不开大量艺术专业人才的参与。学生代表普熙冉在发言中感慨:“乡村振兴是青年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不能只盯着大城市和大公司,更要看到基层的迫切需要与无限机遇,勇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长,这份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前沿感知融合领域的职业新机遇

7月5日,就业实践团开启第三站调研,赴中和国际艺术村与大理洱海科普中心探索行业动态。中和国际艺术村作为集创作、展示、交流、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聚落,负责人带领师生参观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及设计商店,详细介绍艺术村的运营模式、市场对接渠道及支持青年艺术家创业的具体举措。交流环节中,双方就艺术作品商业化路径、艺术类小微企业生存之道、市场潮流捕捉方法及艺术管理人才素质要求等实际问题深入探讨,为学生搭建起艺术与市场对接的认知桥梁。

在大理洱海科普中心,调研重点转向生态治理中的多学科协作。科普中心通过展示洱海保护治理的科技成果与历程,实践团学生通过调研学习深刻意识到,“生态 + 艺术” 不仅是创新理念,更是蓬勃发展的实践领域,正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岗位与项目机会。



察机遇:开辟实习就业与资源对接新通道

根据前期艺术学院与华硕e创志愿行动签订的就业育人战略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原则,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项目合作、创作实践、成果展示、资源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成长平台。7月6日,华硕e创志愿行动围绕提升青年学生的组织协调、策划执行及数字提升等能力开展培训。在华硕e创志愿者的帮助下,实践团在节目策划、拍摄技巧、活动组织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推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企业优质资源接触行业前沿,提升职场竞争力,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就业渠道。



观英模强化奉献服务与职业认知

7 月 7 日,实践团走进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队,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职业精神洗礼。师生们首先参观支队荣誉室、装备库及生活区,全面了解森林消防员的工作内容、训练日常与英勇事迹。为表达对 “火焰蓝” 的崇高敬意,实践团学生精心准备文艺慰问演出,用歌声与乐器传递温暖与敬意。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职业体验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既强化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也为有意进入应急管理等行业的学生提供了直观认知与宝贵交流机会。

察需求探索文旅艺术就业新路径

7月8日,实践团在大理三塔景区开展 “文旅 + 艺术” 就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策划执行景区展演项目,深入探索艺术人才在文旅行业的就业路径与价值实现模式。活动以景区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全程参与演出策划、节目编排、现场执行与观众互动等环节,亲身体验文旅演艺项目的运作机制与人才需求特点。

展演精选《彩云之南》《不忘初心》等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作品,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艺术表演能有效增强旅游景区的文化吸引力,通过文化传播交流可进一步强化游客的情感认同。通过实地展演,学生直观掌握文旅融合产业对艺术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升节目创意设计、演出流程管理、观众服务等多方面职业技能。

实调研:彰显艺术服务社会的专业价值

7 月 9 日,实践团深入大理州漾濞县石门关景区开展调研。石门关景区以壮丽的地理景观与丰富的温泉资源闻名,目前正积极探索 “休闲养生 + 地质奇观” 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景区经理张鉴芳详细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形象塑造、文化内涵挖掘、夜间经济活动打造等方面的规划与挑战,并明确提出了对艺术设计(旅游商品、标识系统、空间装饰)、音乐展演(驻场演出、氛围营造)、文化策划(节庆活动、体验项目)等领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通过实地考察与与管理方的深入交流,实践团进一步明确艺术各专业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中的角色定位与潜在就业空间:设计系学生围绕如何将漾濞核桃等地方特产与特色文化符号结合进行包装设计展开构思;音乐系学生则探讨如何针对景区环境创作编排适销对路的演出节目。

当晚,实践团联合云上新天地疗养机构在景区举办 “艺术点亮乡村” 文艺晚会。音乐系学生承担主要演出任务,带来合唱、独唱、器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大量游客与当地居民驻足观看。这场演出既是对同学们专业学习成果的集中检验与舞台实践锻炼,更是艺术服务社会、对接市场、创造价值的生动体现,获得景区与观众的高度评价,为此次暑期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发挥优势强实践理念提升就业

依托名企平台赋能,实现视野开拓与技能认证双丰收。在华硕电脑公司的技术与平台支持下,本次 “艺心向党” 就业实践团取得实质性成果。实践团中,共有33名团员因在实践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由华硕电脑与华硕 e 创志愿者行动联合颁发的 “优秀志愿者” 证书,有效丰富个人履历8名表现突出的实践团成员,获得华硕电脑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提供的宝贵实习机会,并收到正式实习证明。实践期间,队员们与华硕优秀员工并肩工作,参与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方案撰写、社交媒体账号运营、社群维护与互动、线下活动策划执行等具体项目任务,全面提升数字化时代所需的职场软硬件技能。



依托森林消防队伍,实现就业观念与奉献精神的提升

通过与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的深度交流,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洗礼。大家不仅直观了解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职业特点、人才需求与发展空间,更被消防官兵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打动。许多同学表示,这次经历彻底重塑了自己对 “好工作” 的定义 —— 认识到将个人所学服务于国家需要和人民安危所带来的成就感与价值感无可比拟,进一步激发了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志向。

依托文旅业态发展,实现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契合

在喜洲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的调研中,设计系学生成功将课堂所学的设计理论、美学原理与鲜活的白族民族文化、真实的市场产品开发需求相结合,清晰看到非遗活化的巨大商业潜力与社会价值。同期,在光治水北京)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学院与公司签订就业育人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学院育人工作与地方文旅发展、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未来将在学生实习、项目合作、人才输送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为学生开辟稳定的就业实践通道。这些活动让学生清晰看到自身专业技能在具体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与价值,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目标感与就业的信心。

依托文艺志愿服务,实现实践效与人才培养的统一

在漾濞县石门关景区开展的文艺志愿服务,是本次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与综合检验。音乐系学生的精彩演出,既丰富了景区文化生活、提升了景区人气与美誉度,实现艺术服务社会、文化惠民生的目标;又让同学们获得宝贵的舞台表演经验与面对真实观众的心理锻炼,有效提升临场应变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育人效益的 “双效合一”。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艺心向党” 暑期社会实践团为期七天的就业实践活动,内容充实、组织有序、成效显著。活动成功搭建学校与社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跳出书本与课堂,深入行业一线,切身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变化、人才需求标准;同时,进一步强化校企、校地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后续实践育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艺术学院将 “艺心向党” 党建工作品牌引领,持续引导更多艺术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提升专业本领、明确职业方向,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艺术青年的青春力量。


作者:胡家瑄
校对:夏星宇
责编:李瑞梅
初审:杨艳军
终审:段丽恒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招生咨询电话:

0872-2219887

学院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弘圣路2号 

电话(传真):(0872)2219887

邮编:671003

关注我们: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 滇ICP备2021003944号-7 |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366号